家庭教育中的厚脸皮效应
2013-06-18 19:38:20
来源:星星生活
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说话做事缺乏自尊又让人很反感的厚脸皮的人。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:世界上并没有天生厚脸皮的人,每个人天生都是有自尊心和羞耻感的。即便是婴儿,从出生几个月起就能识别“好脸”、“坏脸”,如果大人逗他笑,给他好脸,他就会笑;反过来,大人横眉竖眼,或者大声吆喝,他马上就会哭。可见人人都有自尊。

那么,是什么原因会让人变成了厚脸皮呢?这一点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了解。

其实,所谓“厚脸皮”的人完全是由于后天得不到别人的尊重,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和责备,羞耻感渐渐降低而形成的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厚脸皮效应”。

一、父母的责备和辱骂会导致厚脸皮

从这样一个原理出发,我们确信自尊心对于一个有抱负、有追求、有尊严的人来说,是一种基本素质。可是,生活中有不少的父母在自己的言谈话语中,有意无意的伤害孩子的自尊。这是父母自身不够成熟的标志。 父母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,有不少性格冲动的父母,一见孩子做了淘气的事或者在我们大人看来的错事,便刻不容缓,立马批评责备,“你怎么这么完蛋,记吃不记打”、“数你不懂事”、“你就不知道干好事”等等随口而出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,又马上火冒三丈,“你怎么这么笨,就数你考得差”、“以后还会有什么出息!”等难听的话接踵而至,没轻没重的。

这里,父母没有想到的是,自己这样笼统的辱骂和否定,会严重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。不管你怎样的爱孩子,辱骂和吓唬孩子都是一种粗暴的行为。对孩子来说,遭到辱骂会感到紧张、恐惧、没有安全感,心里会受到很大伤害,自尊心遭到践踏,产生自卑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
当然也有不少性格内向,不善言辞的父母,很少辱骂孩子,但是他们却是用摔东西、不讲话的冷战态度来宣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情绪。这是一种更加糟糕的表达,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,还可能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,他们会失望、对抗还非常容易产生敌意。

综上,家长有意或无意中使用的这两种做法,都无法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,都会使家庭教育归于失败。

二、父母的过头话会降低自己的威信

父母的过头话会降低自己的威信。有的父母在孩子有过错时,连骂带吓唬:“你再不听话,不给你饭吃”,“你再敢不按时回家,就给我滚蛋,永远别回家”,“你再不听话,妈妈就不要你了”,“还这样打断你的腿”,等等。显然这些都是气话。可如果他真的再犯了,你难道能真的这样做吗?孩子摸清了父母的威胁只是吓唬,就不再惧怕,甚至不以为然,置若罔闻。

吓唬的另一个后果是,可能会逼着孩子说谎。有时孩子还不明白错误的原因,只知道这样做又会遭到辱骂,就想法掩饰自己的过失。为了蒙混过关,就编谎话,越编越熟练,结果养成了撒谎的习惯。

“厚脸皮效应”提醒我们,孩子如果被骂“皮”了,对什么都无所谓,搞到羞耻心荡让无存的地步,就很难教育了。因此,父母只有在日常的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十分在意孩子的自尊,孩子才会有羞耻感,“脸皮才会薄”。

三、两种做法,两种结果

生活中有这样两位不同的父亲:

A的父亲脾气不好,总爱批评孩子。孩子一旦犯了错,就大声训斥,一直到孩子低头“认罪”为止。久而久之,孩子逐渐麻木了,也不向开始那么怕他了,有时还和他顶撞,甚至不计后果。

B的父亲平时很少批评孩子,孩子对他反而显出敬畏。孩子一旦犯了错,父亲平心静气地帮孩子分析原因,虽然语气不重,声音不大,孩子却频频点头认可,有时居然羞愧得哭了。

点评:B的父亲比A的父亲更懂得“厚脸皮效应”,他知道只有尊重孩子,才能维护和不断地增强孩子的自尊心,也才能使这样轻微的批评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;相反,A的父亲批评得过多,只会使孩子自尊心下降,以后再批评,效果就不大了。另外,父母为发泄自己的怒气,随意说出的侮辱性的话,会伤害孩子的心灵,摧毁他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气。

本文专栏由雨露情商训练中心雨露老师(资深教育心理专家)主持,有任何问题探讨欢迎免费询问:[email protected]

收藏

评论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