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如何看待孩子与异性的交往
2013-08-28 17:59:46
来源:星星生活

生活中我们都了解这样一个现象,人们一般对异性更加感兴趣,特别是外表漂亮、言谈得体的异性,容易产生好感。“同性相斥,异性相吸”是个普遍的现象,这种现象对社会人际交往具有相当微妙的影响。这在心理学上叫做“异性效应”。

科学家发现,在宇航员、野外考察人员或男性工种较单一的职业中,工作时间长了,工作人员就容易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头晕、恶心和浑身不适感。这种状况用药物治疗往往无效,但在与异性接触后,就能够很快得到缓解。原来,这种“病症”是由性比例关系失调、异性气体极度匮乏造成的。所以,目前一些国家在派往南极的考察队员中,往往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女性。

这些生活中真实的事例都提醒我们,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是人的本性,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好处。这也容易让我们想起生活中一句好像是调侃的格言:“男女搭配,干活不累”,这句话实在是说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真理。

心理学家发现:在一个群体中,异性按比例参杂在一起,往往有以下的一些好处:1、取长补短,完善个性。男女的个性不同,在一起能够进行优势互补,同时也能很快发现自己的缺点,并完善自己。2、增强凝聚力。男女搭配,往往可以使一个群体的成员增强感情依托感、荣誉感,增进友谊和凝聚力,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。3、增强推动力和约束力。人总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最好的形象,所以男女在一起,就容易激发出各自最好的表现,发挥出最大的能力。

这个“异性相吸”的心理学定律,虽然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,但很多人却不愿意认同,尤其在青少年孩子的家长身上很难被认同。孩子到了青春期,异性相吸是很自然的现象,做父母的不是紧张应对,而是要合理正确的引导,如果父母能够做到的话,与异性交往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。

有一位初二的女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时,焦急地说:“我在初一时,看到男孩就烦,到了初二忽然变得想和男孩说话了。在学校活动和学习中有男孩在场才觉得有劲,而且总想显示自己,以吸引男孩的注意。我这是怎么了,是不是思想不正派?有问题了?我很害怕。”

可以肯定地说,这个女孩不是什么不正派,更不是有问题。教育心理专家告诉我们,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好奇、有好感、想接近,是正常现象,是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;没有这种表现反而不正常了。

因此父母对于孩子和异性同学的交往不必草木皆兵,不必害怕孩子早恋就禁止孩子和异性来往,而且过激的举措还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。青春期青少年的交往往往是纯洁和凭直觉的,父母应该尊重和鼓励,让孩子参与自然的、集体的异性交往。

异性相吸是人的自然本能,如果正确对待,异性效应对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许多积极的意义。“异性效应”可以使孩子和异性取长补短,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。“异性效应”可以激励孩子奋发向上。由于异性效应,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引起异性关注,都希望自己的某些特长受到异性青睐。

父母的原则应是:教导孩子懂得“男女有别”,既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感到神秘和敏感;也不要因为对某个异性有好感,错把友谊当爱情;对异性要举止得体,态度稳重;没有特殊需要,就不要单独约会;等等。如果把握了合适的分寸,堂堂正正的交往,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。

本文专栏由雨露情商训练中心雨露老师(资深教育心理专家)主持,有任何问题探讨欢迎免费询问:[email protected]

收藏

评论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