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中的反馈效应
2013-09-24 16:03:15
来源:星星生活

家庭教育其实是父母与孩子信息(包括认知、情感、意向、行为等)双向传递的控制系统,父母输出:各种学习和行为规范等教育的信息,孩子随时反映“受教育”的信息,其中存在着反馈的机制,并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。

在家庭教育中,我们看父母的教育能力如何,很重要的就是看父母能否及时根据孩子反馈的信息,快速反应并及时改变教育的方式、方法,以提高教育的实效,使教育过程始终处于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。这就是教育中的“反馈效应”。即是说,父母在向孩子灌输正确观念的同时,也要注意孩子的反馈,这种互动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
一、只注重输出不注重反馈的家教误区

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误区是:父母只管自己教,不厌其烦的告诉、教导,却不注重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乃至心理变化,忽视过程的教育。不善于根据孩子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育内容、方式方法、节奏和步骤,致使家庭教育产生简单化、成人化等弊端。

比如,孩子犯了错,面对父母的指责,大多数孩子的做法常常会找出各种借口进行辩解,试图说明他的行为是合情、合理的,比如:孩子回家晚了,他会推说,“谁、谁、谁比我还晚呢”;“那个孩子不是也干了吗” ;“可是你事先并没有提醒过这件事不许做嘛”。

很多父母常认为孩子的辩解是狡辩,不分青红皂白地就予以“批评、责备”,根本不认真倾听和分析孩子所辩解的内容。实际上,孩子的辩解往往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状况的一种反馈。对于孩子来说,及时表明他的感受和想法是再好不过的了,因为通过它的描速和述说,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他的真实想法。

二、父母如何能得到孩子的及时反馈

1、在批评孩子之前,先认真倾听孩子的申辩,并仔细分析孩子的辩解中有多少是找借口推脱责任的,有多少是客观说明事实真相的。

2、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。

首先要对孩子的合理的理由表示“接纳”,这样才能消除它的戒心。防线攻破了,孩子对父母的话就能够听进去了。其次,父母一定要阐明你的观点,同时帮助孩子分析,共同思考,这件事情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处理方法,比如,如果你这样或那样做会不会更好一点呢?接下来你再说:“今天这件事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理由,做错了就是错了,轻者赔礼道歉,重者付上当付的代价,这是社会秩序和公德 所要求的,也是必须的。孩子有可能在父母的引导下,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是犯了错误,在这件事情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,进而改正错误。

三、运用反馈效应原理调节家庭教育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诊断性反馈 父母就某个问题教导之前,要通过检查、学问、观察孩子的眼神、表情、举止、学校、朋友等方式,了解有关情况,掌握大量反馈信息,家长掌握孩子先期反馈信息越正确、越全面、及时,对问题的诊断就越确切,针对性也越强。

2、效应性反馈 及时诊断的结果,可以使我们及时拿出解决意见,优化教育过程,增强教育效果。

3、巩固强化性反馈 父母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规范孩子的行为。如果再发现新问题,还可以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,发展和强化教育效果。

4、补充性反馈 父母就某个问题教育孩子后,必须通过布置任务、提出相关的要求等方式,使教育效果得以延续或补充,从而避免就事论事和“一阵风”的弊端,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识,也有助于规范孩子的行为,把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品质。

本文专栏由雨露情商训练中心雨露老师(资深教育心理专家)主持,有任何问题探讨欢迎免费询问:[email protected]

收藏

评论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