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如何恰当运用“最后通牒效应”
2013-01-13 20:30:17
来源:星星生活

生活中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:对于不需要马上做完的事情,总是习惯于拖到最后期限完成,因此也只是完成而已,根本谈不上品质。不规定期限,人们就容易拖拉;规定了最后期限,人们就容易按期完成。最后通牒对人的这种敦促作用,就叫做“最后通牒效应”。所以,为了避免孩子养成拖拉的坏习惯,父母要给孩子规定完成任务的“最后期限”。

在学校里常常有这样的情况:如果老师要求星期一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在星期五之前交上来,同时强调最好尽快完成,那么星期一到星期四能够收到的作业一般很少,而星期五才是交作业的高峰,并且在周五放学前基本上可以收齐。

可是,如果布置作业时,要求星期三交上来,即使不再强调最好尽快完成,那么大多数学生也能在星期三放学前交齐作业。为什么呢?这就是“最后通牒效应”在人心理上的反应。

拖拉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常犯的毛病。孩子在学习上的拖拉,一般有三方面的原因:一是学习兴趣不高,学习主动性不强,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才学习;二是性子慢,干什么都不着急;三是时间观念不强,不珍惜时间。当然孩子容易拖拉的这个坏习惯,还表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,如穿衣、吃饭、作力所能及的事情等。

那么,父母该如何纠正孩子爱拖拉的坏习惯呢?

第一、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。可以通过讲故事,告诉孩子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,谁抓住时间,谁就争取了主动,就抓住了先机;不抓住时间,磨蹭拖拉,就容易失去机会,就容易被社会淘汰。

第二、家长要养成凡事有布置、有检查的好习惯。给孩子规定完成的任务及完成的时间即最后期限。因为人天性有惰性,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会给他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,迫使他按期完成。

第三、按孩子的实际情况,明确具体的要求是什么。比如,可以对孩子说:“你如果能努力在四天之内,每天都能在晚上8点15分之前完成作业,我们就答应周末带你出去玩。”“还有两分钟时间了。两分钟内你必须把所有的事情做好,然后上学去,过了时间我不会等你。”有了明确的任务,孩子学习就有了动力,就能保持紧张状态。经常这样做,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做事的紧迫感。

第四、父母要教孩子每件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,并且做事要有顺序。比如,早上起来,先穿衣服,然后上洗手间、刷牙、洗脸、吃早饭。对年龄较小的孩子,在进行阅读、答题、活动时,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,并不断的提醒孩子:“现在该做……有什么问题吗?”做完以后,可以共同讨论,对方案进行调整,争取下次做得更好。

第五、建立及时表扬和奖励的习惯。如果孩子按时完成了规定的任务,父母可以表扬和奖励孩子,比如,对孩子说:“你在吃饭前已经把衣服穿好了,你把所有的事都提前做好了,原来我的儿子可以这么能干,妈妈真的为你高兴。

在家庭教育中,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拖拉是小毛病,不碍大局。这里有一个小故事,供家长思想。

“10”与“9”的区别

在一个大学同班同学聚会上。当年一个个在课堂里听讲的学子,如今却有了很大的差别:有的当了处长,当了局长,有的成了博士,教授,作家,或公司老总,也有的下岗分流,给私人小老板打工,还有的生活拮据以致欠债.

有些人不服气,感叹这世道太不公平。于是,有几个人就去请教当年的老师。

老师只是一笑,然后出了一道题:10减9等于几?

老师见同学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,便问,你们会打保龄球吗?保龄球的规矩是,每一局10个球,每一个球得分是从0到10。这10分和9分的差别可不仅仅是1分。因为打满分的要加到下一个球的得分,如果下一个球也是10分,加上就成了20分。20分和9分的差距是多少?如果每一个球都打满分,一局就是300分。当然,300分太难,但高手打270,280分的却是常有的。假如你每一局都差一点,都是9分,才90多分。这270,280分和90分的差距是多少?

老师继续发挥:你们当初毕业的时候,差距也就是10分与9分。但是,这以后,有的人继续十分的努力,毫不松懈,10年下来,他得取得多大的成绩啊!如果你还是8分9分地干,甚至4分5分地混,10年下来,你落下多大的距离呢?

几个同学恍然大悟,羞愧难当。

世上的很多事情看似差别不大,但经过长年累月的变化,足以拉开许多距离。任何时候,我们都要不停地检查我们的习惯,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坏习惯,都足以让我们失去领先的优势,因为习惯决定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。然而这性格的形成都将来自一个人的高情商而不是高智商!

本文专栏由雨露情商训练中心雨露老师主持,有任何问题探讨欢迎免费询问:[email protected]

收藏

评论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