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意想不到的“时间错觉效应”
2012-02-27 21:40:33
来源:星星生活

在家庭教育中,令家长最焦虑的 就是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,可期待中的孩子并不如自己期待的那样令人满意。

每个人都知道, 时间是客观的,是一维的,即是一去不复返的。但是,除此之外,人们对于时间还有一种主观的感觉。这种主观的感觉与时间的客观长度不一定一致 ,它在心理学上叫做“心理时间”,然而,这里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错觉的地方,也正是我们可以善用的地方。

首先,心理时间的一种表现是:人们随着年龄增长,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。比如,很多中老年人,觉得日子一年比一年短,以至于有的人不愿意过生日,不盼望过年,而在童年、少年时期,特别愿意过生日,盼望过年,以至于觉得每年都很漫长。这种对未来的热烈期盼与焦虑等待,会造成心理时间变长。

其次,心理时间的生理因素表现是:在青少年时期,大脑的神经元正处于成长、复制的过程中,我们的学习、记忆、期盼等心理体验都会散布、铭刻在神经元上。正是这种扩散性、深刻性带来青少年记忆力旺盛,学习动力增强,就像在小树上刻刀痕一样。而到了中老年,人的神经元不再成长或较少成长,甚至开始萎缩,一年之中的心理记忆也就相对变短,就造成“心理年龄”一年比一年快,一年比一年短。

第三、心理时间还取决于兴趣和注意力。俗话说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,在做令自己兴奋或是感兴趣的事情时,通常会感觉时间很快。

第四、熟悉会导致心理时间变短。陌生会导致心理时间变长。比如走一段陌生的路,会觉得很长,而每天走熟悉的路,会觉得比较短。因为“陌生”会造成人的心理不断的认知新的环境,记忆“硬盘”不断的“刻录”沿途符号,导致心理时间加长。中老年人的工作生活,大多已没有陌生感,工作生活经常在重复,生活规律化,心理上形不成多少记忆,因此心理时间或“心理年令”就变得越来越短。

以上这些心理时间的概念,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会经常体验到,但问题的关键是:我们如何能把这种心理体验恰当地运用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来呢?

首先,利用熟悉会使时间变短的原理,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。什么时间起床,洗簌要多长时间,吃早餐要多长时间,放学后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,几点睡觉等等,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坚持下去直到变成习惯。通常习惯性的行为因为受惯性驱使,无压力感,顺序而行,会产生时间变短的主观感觉。

其次,要指导孩子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安排做事的优先顺序。

事情一般分为:(1)重要而紧急的事情,如考试、测验、竞赛等;(2)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,如完成家庭作业;(3)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,如提高阅读能力;(4)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,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不做。

对孩子来说,读书是最重要而紧迫的。至于玩耍、逛街等事情,父母要教孩子在做之前,先问自己:“我有必要做这件事吗?”“做这件事会花多少时间?”“有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呢?

总之,如果父母善用“时间错觉效应 ”,就一定会带给你和孩子意想不到的大收获。

本文专栏由雨露情商训练中心雨露老师主持,有任何问题探讨欢迎免费询问: [email protected]

收藏

发表评论